大家都在搜

郑州一餐馆请60名环卫工吃饭,学雷锋做好事永不过时



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,当天河南郑州一家餐馆开业,没有请乐队表演,而是请了60名环卫工人、残障人士和困难人士吃饭。店主罗先生表示,他特意选在这天开业,希望向雷锋学习。(据3月6日极目新闻《郑州一餐馆在学雷锋纪念日开业,请60名环卫工和困难人士吃饭》)

罗先生开的饭店,规模也3月并不大,看上去就是极为普通的社区家常菜馆,夫妻二人经营,赚的也是辛苦钱,过得也是平凡日子。但就是因为自己辛苦,所以也更能体谅他人的艰辛和不易;自己平凡,也更能看见平凡人的努力和坚持。

他选择在学雷锋纪念日当天开张,邀请需要帮助和关爱的人们来吃饭,是他为自己的新开始所开启的“好彩头”,大家虽然素不相识,却都是在平凡生活中坚强自立、努力奋斗的人,同样对生活充满了热情,对他人充满善意,这样的人们,因为一片好心而相聚一堂,是人间最暖心的图景。

罗先生没有说什么感人肺腑的话语,也没有搞什么非常新颖跳脱的形式,一顿热乎乎的饭菜,几句问候和关怀,平实暖和的人间烟火气,将“学雷锋,做好事”放在心底,融入生活,自然而朴素地传承着雷锋精神,弘扬了传统美德,生动地诠释了“雷锋精神永放光芒”。

每年3月,“学雷锋”都会成为一个主题、一种纪念、一次热潮,学校、社区、单位,都会组织一些学习雷锋的活动,但有些的确是流于形式,缺乏内涵,每年都上街打扫卫生,去敬老院转一下,甚至只是大家一起开个会,久而久之,常会有人发出疑问:今天我们还需要学雷锋吗?学雷锋是不是已经过时了。

会问出这样的问题,恰恰说明,部分人虽然从小到大参加了多次学雷锋的活动,其实并不了解雷锋精神,也没明白学雷锋到底学的是什么。学雷锋,从来都不是崇拜雷锋这个人,而是体会他崇高的理想信念,学习他高尚的道德品质,以他的精神去激励和鼓舞我们自己,成为一个更正直、更善良、对社会更有用的人。诗人臧克家曾经写过,有些人活着,他已经死了,有些人死了,他还活着,说的就是精神与情操的不朽。人的生命或会终结,肉体终会消殒,但纯粹的思想和伟大的精神却可以永续传承。

雷锋精神的内涵很丰富,爱党爱国,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,服务人民、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,锐意进取、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,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,而这些精神,并非缈不可及的,映照入现实之中,就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:“做好事”。

为祖国,做涵养正气、自信自强之好事,为社会,做扶危济困,乐于助人之好事,为自己,做日拱一卒、砥砺奋进之好事。乐于做好事,善于做好事,让做好事成为自觉自愿地选择,成为自然而然的习惯。请环卫工人和困难人士吃开业饭的罗先生是如此,帮助迷路老人回家的外卖小哥李文富是如此,业余开爱心粥店、9年送出20多万份免费早餐的志愿者金保彦亦是如此。不是为了做好事而做,为了学雷锋而学,而是愿意做,喜欢做,才做了,并坚持做下去。

聪明是一种天赋,而善良是一种选择,选择的过程中,榜样的力量不可或缺。做好人,做好事,这是人性最温柔可爱的部分,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,无论到了任何时代,都不会过时,都会永恒地散发暖意,闪耀光辉。雷锋精神,人人可学;奉献爱心,处处可为,像雨水滋润土地,像朝阳照耀清晨,像一块块美丽的拼图,架构起温暖而充满希望的未来。




上一篇:哈尔滨一女患者爬上医院窗台欲轻生,消防员换上白大褂成功救人
下一篇:返回列表
静音咖啡和听力受损的咖啡师
中国副总理会见美国参议员
中国的铁路网络跨越13.1万公里
紫禁城让人们感受到更多的呼吸空间